劲旅君最近发现,2025-2026年度的不少南极旅游产品都在悄悄降价,往年售价在10万~15万元/人次的南极跟团游产品现在价格近乎腰斩。在小红书上,5万元就能去趟南极的帖子突然增多;2~3万元搞定一张南极游轮特价船票的帖子比比皆是。
在劲旅君印象中,上一次南极旅游产品价格暴跌还是在2018年前后,彼时飞猪旅行首次通过独 家包船的方式,将南极跟团旅游价格打到5万元/人次,南极游轮船票打到2万元/张,可谓一撸到底,着实在国内风靡一把。只不过后来随着飞猪旅行放弃南极包船业务以及疫情到来等多重因素,南极旅游价格再度回归到10万元+水平,并多年保持稳定。
如今价格再度暴跌的南极旅游,难道也要开始低价内卷了?
“今年南极旅游特价产品太多了。”
常年从事极地旅游业务的A君向劲旅君透露,以某知名南极跟团游产品为例,往年价格底线牢牢坚挺在10万元+/人次之上,常规销售价格最高飙到15万元/人次。然而今年该南极跟团游产品却在以7万元+的低价对外抛售,价格相较于巅 峰时期暴跌50%,几近腰斩。
这并非个例。
不少南极旅游服务商正在加大降价力度,有人公开发布某航次南极游轮单张船票降价2万元+的信息;有人在公布的南极旅游各航次游轮的价格表后附上引人瞩目的打折信息,折扣从6折到8折不等,有些船次如果游客积极砍价还会拿到更大幅度的优惠。
更有甚者现在小红书上5万游南极的帖子已然泛滥,引发一阵骚动。
A君解释,排除有些南极旅游服务商刻意制造营销噱头的因素,随着2025-2026年南极旅行季日益临近,的确会有一波更为明显的低价甩卖浪潮出现,价格或许会低到超出我们想象。
“今年很多南极旅游服务商铁定是要血亏了。”
A君叹息,不过站在游客视角来看,今年或许是低价捡漏南极旅游产品的一个不错契机,毕竟只需要花往年2/3甚至1/2的价格就能完成自己人生旅行清单的最后一项,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02
作为高端奢华旅行代表的南极旅游怎么就价格崩盘了?
供需失衡是直接诱因。
赴南极旅行是中国出境游复苏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2023-2024年,赴南极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就达到9384人次,全面超过疫情前2019-2020年的8132人次,实现全面复苏。
2024-2025年,赴南极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11705人次,占当年前往南极全球游客数量10%,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似乎对南极这个世界尽头有着与众不同的情结,这一点在疫后进一步强化,从赴南极旅游的中国游客画像变迁上就有清晰呈现。
往年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两大类人群:高净值人群和老年人群,因为他们属于典型的有钱又有闲,是高端奢华旅游的核心客户群体。
但是这两年开始,赴南极旅游的客群明显多元化:地域方面,北上广深不再是绝 对主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游客比例大幅提升;年龄层面,年轻人占比迅速扩大,特别是95后和00后越来越多;经济收入层面,南极旅游不再是富人专享,不少人都是专门攒一笔钱就为了来南极,年轻人则是宁可分期付款也要在特定时间走一趟南极;在旅行观念层面,赴南极旅游不再是为了打卡炫耀,有父母专门带着孩子来科考体验、有年轻人辞职空窗期来放空自愈、有情侣来南极过纪念日的……
日益多元化的游客画像让中国赴南极旅游需求迅速膨胀,刺激供给侧扩张,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供给侧一不留神就扩张过头了。
03
一方面,南极游轮数量猛增,床位大幅增加。
过往这两年,南极航线至少新增7条游轮,算上退出的2条游轮,里外里净增5条游轮,多出近900个床位。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大经济环境快速变化,原本热衷南极旅游的多个老牌国家客源开始减少,这部分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大多被投向中国市场。
再加上看到有利可图的中国南极旅游服务商加速涌入,通过包船、切仓等方式积极开发南极旅游产品,由此导致针对中国市场的南极旅游产品数量直线飙升。
业内保守估计国内南极旅游包船量今年暴涨50%以上。
但是南极作为一个特殊旅游目的地,游客承载力本身就有限,再加上相对较高的旅行成本,即便中国人对南极再有执念,市场上限的天花板很低,大盘子总量也就1万多人次,实质上根本消化不了过快增长的供给,结果就导致严重的供给过剩。
“今年最慌张的是那些刚入局的小旅游服务商们。”
B君解释,他们大多是二道贩子,原本想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高额利润,毕竟南极旅游是典型的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生意,谁承想南极旅游从卖方市场迅速变为买方市场,原本积极下单的中国游客开始观望等待。
时间一久,这些实力弱小的小旅游服务商坐不住了,率先开始低价清仓,由此引发一轮低价内卷浪潮,而这又引发更强的连锁反应。
“很多坚守品质的头部南极旅游服务商被裹挟进降价大军。”B君无奈表示,来咨询的游客对价格更为敏感,他们会频繁比价压价,迫使前者在价格或者权益上做出让步。
当整个市场都在低价内卷,没有任何一个玩家能独善其身。
这一刻,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极 致显现,南极旅游产品集体大降价无可避免。
04
“南极旅游服务商现在正站在悬崖边缘。”
B君提醒,一方面是南极旅游产品价格不断下探,另一方面却是南极旅游产品成本持续攀升。
“南美区域经济波动、通胀高企正在不断推高当地机票、酒店及地接成本;极地游轮运营的燃油燃料、设备维护、专业人力等硬性支出难以进一步压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南极旅游产品成本只高不低且节节攀升。价格在下降,成本在上涨,留给旅游服务商们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再高毛利的生意也难逃亏本命运。
南极旅游服务商们想要不在低价内卷中被淘汰出局,就必须积极做出改变。
中青旅遨游公司产品运营事业部-极地邮轮部产品总监杨宇向劲旅君表示,南极旅游服务商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调整。
在资源端,南极旅游服务商需要与上游资源方实现更深度的绑定,以此来强化对产品的主导权。头部的南极旅游服务商要与国际成熟的南极游轮运营方开展定制化合作:联合设计符合中国客群需求的航线,甚至提前数年锁定优质船期与舱位,形成“独 家资源”壁垒。中小南极旅游服务商需要通过“批量切仓+属地化资源整合”抢占份额,比如与南美地接社深度绑定,优化中转环节的服务衔接,以此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在产品端,南极旅游服务商需要持续升级产品。比如多跟研究南极的机构合作,让游客能体验点简单的科考活儿——像数数企鹅、帮忙采点冰川样本,再请科学家跟着船讲讲知识,这样玩起来既有意思又显得特别。再比如跟专业机构合作搞的独 家路线,或者针对不同人量身定做的行程。另外,安全措施、环保做得怎么样、团队够不够专业,这些都得明明白白,让游客觉得花这么多钱值当。还比如通过优化行程设计(如精简非核心环节、强化极地专属体验)适当降低成本,让产品价格弹性空间更大。
“这种布局逻辑,本质是逼着南极旅游服务商们在高门槛与高需求之间找平衡,这样既可以避开自运营的经验与资金风险,又能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把控,从单纯卖产品转向主导体验设计。”
杨宇表示,如此以来南极旅游的市场竞争会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谁能把资源整合得更顺、把服务做得更贴合中国游客,谁就能在增量中占据优势,从而摆脱低价内卷,走向品质竞争。
05
“还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关键点。”
杨宇向劲旅君透露,这两年很多旅游同业感觉南极旅游是个高毛利的蓝海市场,于是纷纷扎堆涌入捞金,实际上南极旅游是一个潜在风险极高的细分领域,具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
“南极旅游产品高客单价背后,伴随着特殊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极地天气突变、设备故障、游客突发健康问题等不可控因素,都可能触发高额的应急处理成本或赔偿支出。这些潜在的风险成本,其实是毛利率计算中容易被忽略的隐性消耗。”
杨宇直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空间进一步压缩,一次意外造成的单笔赔偿就可能吞噬掉多笔订单的利润,甚至对企业的持续运营形成冲击。这使得南极旅游的“高客单价和高毛利”更像是在高风险基础上的“薄利博弈”——看似每单利润绝 对值不低,但扣除刚性运营成本、分摊风险预备金后,实际的毛利率表现往往不及表面,甚至可能低于那些风险可控、成本稳定的常规线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极有风险,进入需谨慎”,如果不是准备深耕这一领域或者拥有很强专业优势的旅游从业者,建议不要轻易入局。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只有如此才能让南极旅游市场保持健康发展,避免跌入低价内卷的漩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比亚迪最冠军的冠军版终于来了!5月25日,宋ProDM-i冠军版...
日前,车质网从海外获取了凯迪拉克凯雷德纯电版车型假想图。根据外媒...
2023年被视为奶粉行业关键拐点,随着婴配粉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和二...
去年,“早C晚A”的风刮了许久……全网的“颜究生”们紧跟潮流,抓...
在口服美容的竞争日益升温之际,作为重量级选手的汤臣倍健也放出了“...
,3C品牌制糖工厂Candysign预热新款硬糖氮化镓充电器,支...